—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
《基桩动力检测技术标准》编制
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基桩动力检测技术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在温暖美丽的羊城广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第一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发起,第二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领域的30多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基桩动力检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参编单位包含了位于桩基使用与检测需求量占据全国50%以上的长江、珠江、黄河下游流域区域的公路、水运、水利、风电及建工等行业单位。广州欧美大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作为设备厂商代表之一,参与了规范编制。
高、低应变测试方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进国内,其代表性测试设备就是美国PDI公司的PDA高应变打桩分析仪和PIT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测试仪。在国内各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动测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大面积应用于桩基检测中,为中国基建做出了极大贡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科院”)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东省建科院”)的贡献尤为重要,并持续推动行业与技术的发展。
任何一种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标准的规范与引导。在基桩检测领域,住建部、交通部、铁道部等都先后出台了适用于各自行业的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其中以中国建科院陈凡研究员主编的《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应用最为广泛。此外,各地区,如广东省、江苏省等,也根据本地区特点和要求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规范。
在已有如此多规范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单独编制《基桩动力检测标准》的意义在哪?“标准”主编陈凡研究员解释到:“检测方法本身一般不具有行业或地方属性,特别是物理成像类和动力试验类,而出现各地区、各行业多规范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规范都是综合类标准,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于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检测要求,尤其是为质量验收的检测要求各不相同,各种检测方法的抽检数量规定也不尽相同。本次规范的编制,将借鉴国际标准“一方法、一标准”的形式,在既有成熟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脚踏实地的探索创新和实体实验的验证,进一步完善动力检测的理论体系,为高应变、低应变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
作为基桩动力检测方法的应用与研究的参与者,美国PDI公司对于本次标准的编制高度重视,PDI副总裁梁力群博士就高应变的采集模式等问题为陈主编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对此,陈主编也在会上提出并表示了感谢。
作为将波动理论转化为动力检测生产力的厂家,PDI自197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动测理论与仪器设备的完善与创新。PDI非常珍视动测技术,希望动测技术能够健康成长,得到正确的应用,从而为工程建设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这也恰恰是欧美大地的理想。检测是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检测方法、设备,就是希望尽早发现质量隐患,少倒一栋楼,少塌一座桥。
随着建设行业的发展,对于动力检测仪器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跟随市场脚步,PDI与欧美大地不断完善设备功能,如针对广东省建委对于检测数据必须实时上传到平台的要求,欧美大地联合PDI迅速反应,积极开发了数据上传系统,并帮助用户完成仪器设备的升级改造,保证客户的生产。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数据管理方式,开发了“欧美大地智慧数字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管理、现场监管、检测数据展示及查询等等服务,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功能定制。随着国家对检测行业监管的加强,检测过程及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必然会在检测活动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动测技术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些修改数据等“市场乱象”。陈凡主编提到:“PDI的CAPWAP拟合软件自动拟合做的很好,但这个功能不能滥用,应稍加限制。”这与PDI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其新版拟合软件CAPWAP2014中,PDI对自动拟合功能(AC)做出了限制,要求用户必须先通过手动拟合,将拟合质量数(MQ)降低25%,才可使用自动拟合功能,以防止用户过分依赖自动拟合功能,从而降低给出不合理结果的可能性。
河南省建科院赵海生总工提到了部分设备厂商为追求曲线美观,在硬件或软件层面预设滤波的问题。此项设置会对检测工程师,尤其是不够了解动测技术的工程师产生误导,盲目追求曲线光滑、美观,寻求检测结果处理方便、易出报告。这极有可能漏掉一些潜在问题,进而来带安全隐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PDI一直坚持尽量保留最原始信息的原则,把后期滤波处理的权利交给工程师,在软件中提供参考意见,并在工程师做出不合理处理时给出提醒。
在保证数据真实的同时,PDI为了方便客户现场获取参数,同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实用软件。
鉴于case法承载力结果对JC取值的依赖性较大,可能带来较大的误差,PDI在case法软件(PDA-W,PDA-S)中内嵌了一个iCAP快速拟合软件。用户可以在现场通过仪器的采集软件调用iCAP软件,进行快速拟合计算,提供承载力结果。所提供的结果与CAPWAP类似,但过程不需要人为介入,相较于case法结果更全面,也更可靠,但只能应用于均匀桩,对于非均匀桩,还是需要通过CAPWAP来完成分析。
高应变测试是海上风电项目中的重要测试方法。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郭伟高级工程师在会上分享了很多海上风电项目的精彩案例,重点介绍了打桩监控在高应变测试中的使用。
针对打桩监控高应变测试,PDI提供了PDIPLOT软件,这是一个统计软件,可以将打桩监控过程中每一锤的测试参数,以曲线或表格的形式统计并展示出来,如每一锤对应的打击力、承载力、桩身应力、锤击能量等等,用户还可自行对数据做处理。
对于海上风电项目,陈凡主编也多次强调:“高应变测试需要重视锤与桩-土系统的匹配性,即锤重的选择极其重要,可以借助波动方程分析,来选择合适的锤重,帮助提高检测质量。”
PDI的GRLWEAP波动方程分析软件在近几年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深受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欢迎。其主要功能是模拟桩在打入过程中的情况,在不用进行实际试桩检测的情况下,预测打桩过程中的承载力,桩身应力,锤击能量等等信息,为设计方验证设计方案,施工方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提供有力支持。
除此之外,为了改善灌注桩高应变测试难度大的问题,PDI的梁博士也在建议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测试模式。
灌注桩高应变测试的主要难度就是力信号的测试,由于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是现浇,其密度、尺寸等高应变要用到的关键参数很难把握,因此传统的将力传感器安装在桩身的测试方法,得到的信号,尤其是力信号往往很差,从而导致试验失败。而保证力信号质量则需要延伸并加固桩头,这会大幅增加测试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使得很多项目放弃使用高应变测试灌注桩承载力。为此,PDI推出了桩顶测力装置(Top Transducer),将力传感器安装与测力装置上,利用钢材性质的稳定与确定性,大幅提高力信号测试的质量。同时,PDI也开发了专门的测试软件PDA-DLT,该软件也涵盖了桩身测力与锤上测力的方式。
相比其他检测方法,动测方法理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对于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几十年来,中国的检测市场开放程度高,竞争异常激烈,监管力度低,导致动测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测试水平越来越低,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恶劣情况,如此种种都给动测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小打击。希望《基桩动力检测技术标准》能够引导行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PDI与欧美大地也将积极配合,不懈努力!